在中国做医生,和患者的交流沟通也就自然免不了中国特色。自从我做医生以来,几乎每次出门诊的时候,都会被不同的患者反复问同一个问题:需要忌口吗? 这个问题有时候真的很麻烦。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干脆利索地回答不需要,那后果可能会很糟糕。轻则患者会半信半疑甚至一遍遍地反复追问,严重的话甚至会对你的业务水平产生严重的怀疑。 忌口在中国民间和传统医学中有极其悠久的传统,但在现代医学中,这些林林总总的忌口基本都没有什么依据。固然,对于特定的疾病,医生有时候会给出一些饮食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比如,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含糖食物,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盐的摄入量,但这种医学建议和中国传统的“忌口”完全不是一回事。 作为烧伤科医生,我从患者那里了解到的忌口要求包括:不能吃各种肉类,不能吃海鲜,不能吃酱油醋,不能吃葱、姜、蒜,不能吃鸡蛋,不能吃巧克力,不能吃深色食物等。我曾经感慨:如果把各种传说中的忌口都严格执行下来,不饿死也得严重营养不良。 在烧伤患者种种“忌口”传统中,不能吃深色尤其是黑色食物,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这大概和浅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容易有色素沉着有关,可能古人以为这种色素沉着是吃黑色食物吃出来的吧,既然吃啥补啥,那吃黑肯定也补黑吧! 有一次,在急诊处置一个面部烫伤的孩子,交代完各种注意事项结束诊治后,听到奶奶在诊室外教训小孩子:“叫你不小心,看吧,以后不能吃巧克力了。”听到不能吃巧克力,小朋友急了,立即表示极其强烈的抗议和不满,而奶奶寸步不让:“烫伤后不能吃深色尤其是黑色的东西,否则伤口不长,长好也会很黑,和黑脸包公一样黑。”
我忍不住把老太太叫回诊室,告诉她这短短一句话里有三个错误:第一,包公的脸其实一点儿都不黑;第二,深色食物不影响创面愈合;第三,深色食物不会让愈合后的皮肤变黑。 包公,在民间已经是个成圣成神的人物。按照民间传说,他自幼父母去世,由嫂子抚养成人。他聪慧无比兼勤奋过人,最终金榜高中,成为天下一等一的忠臣和能臣,御赐三口铡刀,可先斩后奏。传说包大人尤善断案,夜断阴,昼断阳,连阎王爷都害怕他。以包大人为主角的《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等,至今长盛不衰,时不时就被拿出来翻拍一下。 包公号称铁面无私,既然是铁面,那当然得黑了。传说中和艺术作品中包公的形象就是大黑脸,黑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包公有个外号叫“包黑炭”。除了黑以外,包公额上有一个月牙,据说是小时候放牛被牛踩的,这月牙同时也是他能穿梭平行空间去“夜断阴”的特异功能标志。 其实,真实的包公,和这些艺术形象八竿子打不着。 包公小时候家境其实非常好,他父亲包令仪是太平兴国八年进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家里就算不是大富大贵,至少也不会穷。包拯有兄弟三人,但两个哥哥都死得早,家里就他一根独苗。所以包拯根本用不着寄人篱下,更不可能去放牛,人家是标准的官宦子弟,从小在蜜罐里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28岁那年,包拯考中进士,那时父母还都健在。宋朝讲究孝道,包拯辞官不做,回家赡养父母,待父母去世守孝期满,才于36岁那年出来做官。 包拯的官宦生涯说实话很平淡,他不是贪官不是昏官,也确实做了一些值得称道的事情,但远远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神奇。历史上没有王朝马汉,没有南侠展昭,没有足智多谋的公孙先生,没有三口铡刀,也没有杀妻灭子的陈驸马。陈世美倒是有一个,但人家是清朝官员。清朝这位陈世美,得罪了自己的一个叫胡梦蝶的同乡,被对方恶意报复,编出一个《秦香莲》来败坏他名声,后来演着演着又把包公搬了进来,成了后来的《铡美案》。 如果没有民间传说和各种文学作品的神话,包拯在历史上就属于一个不怎么值得一提的人物。同时代的欧阳修还曾批评他“素少学问”。 至于包公的长相,正史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么一个养尊处优的人物,基本上不太可能脸跟炭一样黑。安徽合肥包公祠里供奉的包公像,是一个白面长须的清秀书生,而故宫所藏的包公画像也证明包拯并不是黑脸。所谓的黑脸,更多的是民间因其“铁面无私”而进行的演绎和想象罢了。
△何家劲饰演的展昭 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再谈第二个问题:深色食物是否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呢? 我们首先看看伤口愈合的过程。伤口的愈合,其实就是两个平行的过程: 第一是细胞的增生,伤后24~48小时,在炎症反应的基础上,开始有细胞增生,伤缘上皮增厚,一部分基底细胞与真皮脱离,向缺损区移行并发生分裂。同时来自动脉外膜和其他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和来自血管损伤处的内皮细胞也开始大量增生。细胞增生形成新的组织,逐步填补创伤造成的缺损。 第二是纤维组织的增生。新的纤维组织在伤处起填充、支架和连接的作用。其组织内胶原纤维是决定张力强度和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而胶原纤维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成肌纤维细胞等合成。 妨碍伤口愈合的因素,其实就是通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机制作用于这两个过程的因素。目前公认的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包括:感染、异物存留或血肿、组织低灌流、药物、全身性疾病等。所有这些影响因素,都是一种病理状态。 说那么多,“深色食物”到底会不会影响伤口愈合呢? 只要是正常的“食物”,就不会。为什么呢?因为以上两个过程,无论是细胞增生的过程,还是胶原纤维合成的过程,既是创伤修复过程,同时也是人体中24小时持续不间断进行的人体正常的组织更新过程。 假若某种物质会对这两个过程产生能被观察到的影响,那么,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个物质不会是“食物”。无论它是深色还是浅色,它都必然是毒物而不是食物。影响前一个过程的物质,其毒性表现和各种抗癌药物类似;影响后一个过程的物质,必然产生山黛豆等物质中毒的表现或者坏血病的表现。我不相信,这样的东西能够成为“食物”,能够在现代这种严格的食品监管体系中存在而不被察觉。 那么,深色食物会不会导致愈合后的创面颜色发黑呢?我们先来看看创面皮肤发黑的机制。 引起皮肤颜色发黑的物质,叫黑色素,黑色素是由存在于表皮中的黑色素细胞分泌的。当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作用于皮肤基底层,肌肤就会处于“自我防护”的状态,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 浅表烧烫伤患者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主要是皮肤的黑色素细胞受刺激所导致,多见于暴露部位。这种黑色素的沉积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机体的自我防护机制,因为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而大量的黑色素有助于对抗紫外线的损伤,其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日晒。如果皮肤损伤严重,黑色素细胞缺失,则不仅不会有黑色素沉着,反而可能因为色素脱失形成白斑。 那么,深色的食物,能否影响黑色素合成的两个环节:作为合成材料的酪氨酸,和作为合成工具的酪氨酸酶呢?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深色的食物中,确实富含酪氨酸,但是很遗憾,在很多非深色的食物里面,酪氨酸的含量同样丰富,而且,酪氨酸是一种可以自体合成的氨基酸。因此,通过食物的控制抑制黑色素的合成是不可能的。如果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海滨晒几天太阳,我保证,就算你一点深色的东西都不吃,你也会全身发黑。 而酪氨酸酶就更不用考虑了,酶类是一种蛋白质,它在胃肠道里面会被分解,无法通过口服的途径进入人体皮肤。 综上所述,伤口愈合期需要避免深色食物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同时,它也未见于任何的创伤和烧伤治疗指南当中。即使在笔者一直不怎么感冒的中医当中,亦未见伤口愈合期需避免深色食物之说。 所以放心吧,无论是烧伤还是其他外伤,无论手术前还是手术后,无论健康还是疾病,都无须因为食物颜色深而特别禁忌,你不会因此变成传说中的黑脸包公。烧烫伤患者要避免愈合后的皮肤色素沉着,只需要避免日晒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