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讲,在来英国以前,我甚至不知道这个在意大利南部的地中海小岛竟是一个国家。事实上,它不仅是个袖珍可爱的岛国,还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它不仅有热辣爽朗的阳光与漫长的海岸,还继承了英国的习惯,我们到达的时间是早上,街边的人们正享用着正宗的英式早餐。
(美到爆炸的海景) 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它。隔了一条海峡,马耳他与对岸的西西里岛已完全不同,尽管夹竹桃与木槿依然开得热烈,尽管海水依然那么漂亮。但这里的氛围,已不是西西里的随性风流,而更摩登些,这里的建筑物,也是多彩了许多。
我们住的青旅在海湾的一边,而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则在海湾另一边,往来主要靠渡船,却不是如威尼斯那样尖翘的窄船,轻轻地在曲折的河流中划过,这里的船可是渡海的,海水广博又澄碧,比起威尼斯,好似要大气些。 青旅的位置很好,才不过两分钟就走到海岸,海岸边停靠的白蓝色公共汽车,是来自中国的品牌,叫我们惊讶。穿着比基尼的白人走在热闹的购物街也不觉得害臊,因为购物街的对面就是海水,他们把身上的皮肤晒得通红,那么光亮的白皮肤,偏偏要晒成金棕色,不要给我啊。
(据说是欧洲最华美的教堂) 或许是经历英国殖民的原因,马耳他人的英文很好,据说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讲,这让从百分之九十不会讲的西西里过来的我们如蒙大赫,连插座都是英式的,路边的招牌也几乎都是英文,还有不少英国牌子的门店。西西里的特色食物在这里也常见,有一种油炸饭团,里面裹着豌豆粒,咸香好吃,很合国人的胃口。英式菜肴与甜点更是随时可买到,想来这真是个英国人退休后定居的好地方,爽朗的地中海阳光与常年湿冷的英伦岛屿真是鲜明的对比。
(也想拥有这许多花) 建筑风格也明显受到影响,浅黄色墙面上多是端正的彩色门窗,不像西西里的房屋有着明显的曲线和统一的颜色,许多窗子都像个木盒子。很多家庭都信教,在门牌旁挂着瓷质的耶稣或是圣母小像。很多白人爷爷在路边的木椅上消暑聊天,让岛屿像一个巨大的养老院。居民楼里还有单个小门面的便利店,里面上上下下被商品塞满,许多老人进去买东西,也有单个门面的烘焙店,出售当地特色的贝壳状餐点,一只不过手掌心大小,酥脆的表皮下是磨碎了的鹰嘴豆,略带点咖喱味,价格便宜,我连续买了好几个。马耳他的特色菜是兔肉,虽有猎奇的心理,但想想可怜的兔子,还是罢了。
(马耳他的一大特色还在于民居的门把手) 在另一个城市“The three cities”的时候,一个老爷爷热情地跟我们招呼,提起自己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上海,香港......我点头,他接着数,新加坡,我就笑,不能怪欧洲人的亚洲地理一团糟,要是半年前,我也不知道马耳他身在何处。他介绍我们一定要走到岛的尽头去,我们走过去了,尽头是一个小小的园子,园子的尽头是一个小小的凸进海里的石头亭子,亭子上的雕刻很特别,一面是眼睛,一面是耳朵,日夜听海风,看海浪。那只眼睛,我后来在许多纪念品商店都有看到,原来是马耳他的标志。
在马耳他,年轻人的活动是泡吧与游泳,老年人的活动是乘凉说笑话,情侣们的活动是在渡海的船头拥抱接吻,我的活动是踩着石梯来来回回地走,或是点杯果汁坐在饮料店里发一下午呆,好像在这座岛屿上无所事事才是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