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巨大谎言:戳穿虚假的“康乾盛世”

2015-11-11 16:31 538 4

从初中到高中,历史课本上一讲到清朝,就会提出这么一个词:“康乾盛世”,以此证明这一时期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中国的发展是世界领先的。但是,真实的康熙至乾隆时期,清朝的社会状况真有课本上描述的那么完美吗?所谓的“康乾盛世”是不是一个巨大的谎言?
梁启超是中国较早把康乾盛世置于国际视野中来考察的人物。通过比较清朝的与当时其它国家的税率,梁启超认识到虽然康熙确立的永不加赋政策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中国农民的负担并不比其他国家农民的负担轻。“故我国民负担租税实已视他国为重,而农民又其尤甚者也”,所以,“本朝之康熙、乾隆间……所谓家给人足者,又不过历史上一美谈。而当时时状,正未必尔尔也。”

这一时期所积累的财富如潮水般涌向消费领域,挥金如土成为一种时尚。据《扬州画舫录》所载:“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题之,顷刻而散。”《扬州画舫录》还记载,集烤、煨、烩、蒸等烹饪方法的“满汉全席”共有菜肴一百二十九种,其用料多为精贵的熊掌、燕窝、鱼翅、驼峰、鲍鱼、海参、鱼舌、猩唇、豹胎、鹿尾等等,不一而足。以至乾隆帝竟认为奢靡的生活方式为一部分衣食无着落的贫民提供谋生之路的想法。于是竞相消费、奢靡之风愈演愈烈,席卷着朝野上下。

竞慕奢华的风气要有雄厚的家资为后盾,仅靠官府的俸禄显然无法满足官吏们的豪华生活,于是,贪污公行的现象屡禁不绝。甚至“诛延愈众而贪风愈甚”,多数官吏并未因严厉的刑罚而自律,反倒变本加厉敲诈勒索,用巨额赃款贿赂权贵求得保护。在和珅的把持下,官员升迁“皆以赀进”,官场上下贪风盛行。贪风与奢风互为因果、恶性膨胀,不仅吞噬掉大量社会财富,也在悄然腐蚀着清帝国的统治根基。
除此之外,清朝一直满蒙之外的其他民族看作奴隶,实行野蛮血腥的民族高压政策,从入关开始就血淋淋地强调“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到禁止满汉通婚,筑起种族隔离墙。

史上最豪华饭局——乾隆时的千叟宴
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中国后在日记中指出:“(中国)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另一位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边的两个城镇)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当乾隆正在莺歌燕舞地举办千叟宴、歌颂大清帝国太平盛世之时,英国的产业革命蓬勃兴起,资本主义社会走向黄金时代。西方列强日益崛起,而“康乾盛世”开启的大清帝国却正处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的危险境地。当鸦片战争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时,距离乾隆离世的仅仅只有几十年,如果真是“盛世”,岂能这么不堪一击?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国家实际上极为“内虚”。
康雍乾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峰,但当它发展到顶峰时,也就是清朝衰落的开始。

2 0

推荐画报

推荐博文

推荐专题

登录